谈及影响深远的事件,必然提及美国911恐怖袭击及其后续引发的一系列“反恐”战争,这些事件震惊了全球。
在这一系列“反恐”战争中,伊拉克战争耗时最长,耗费最大。美国从伊拉克所得是否真如其政府所期?结果未必如预期般美好。
【那些年美国发动的“反恐战争”】
反恐战争是针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的军事、情报、执法及政治行动,旨在打击恐怖组织、阻止袭击,并削弱恐怖主义的根源与影响,是一种综合性的战略与行动。
反恐战争涵盖军事行动,如空袭、地面进攻及特种部队任务,直接针对恐怖组织及其基地,旨在削弱其能力、摧毁基础设施,并捕捉或消灭领导层及成员。
2001年9月11日,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,摧毁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,致数千人死亡。此事件冲击全球,激起反恐怒潮,成为美国后续数十年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起点。
在两次世界大战中,美国本土未遭战火侵袭。因此,恐怖主义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重大威胁。
前所未有的恐怖阴影笼罩美国,民众意识到恐怖活动将对国家政治、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创,尤其导致对政府信任度急剧下滑。
美国政府迅速意识到,仅防御不足,需主动出击,以摧毁恐怖主义根源及其基地。
美国国会决议,通过发起反恐战争,从根本上削弱恐怖组织力量,以遏制其策划及执行后续袭击的能力。
911事件后,美国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,随即与其他国家携手合作,联合打击恐怖组织。
随后数十年,美国相继发起多场关键反恐战争,虽在中东爆发,却影响全球经济。这些战争复杂多面,涵盖军事行动、情报搜集、政治外交、经济援助及国际反恐合作。
这些战争的结果与进展各异,随国际局势及战争态势演变,它们最终遭遇诸多挑战与争议。
首先,2001年延续至今的阿富汗战争,是美国对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的回应。当时,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受庇护,并与塔利班政权勾结。
美国携手北约盟友推翻塔利班政权后,实施军事行动并致力于稳定与重建,旨在打击恐怖主义,同时支持阿富汗政府的建设与发展。
再者,2003年发起的伊拉克战争持续7年,几将美国拖入困境。美领导的多国联军以虚假理由入侵伊拉克,推翻萨达姆政权,随后美军长期在伊进行反恐与稳定行动,耗费巨大。
多年“反恐”战争给中东带来深重苦难,高涨的反美情绪被利用,催生了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,实施多项骇人听闻的袭击,给西方人造成巨大心理阴影。
自2014年起,为打击伊斯兰国,美国领导的联盟携手地区盟友实施军事行动,涵盖空袭、特种部队行动及培训支持地方部队等多项措施。
伊拉克战争历时七年,耗资三万亿美元,无论在国际社会还是美国本土,均引发了极大的争议,成为反恐战争中最为人瞩目的焦点。
【伊拉克战争的来龙去脉】
伊拉克战争虽仅从2003年3月20日至5月1日持续一个多月,美国迅速摧毁萨达姆政权,但其准备工作实则始于2002年。
2002年至2003年3月战争爆发前,美国对伊拉克的主要指控为其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。
美国政府长期尝试外交途径解决伊拉克问题,因缺乏确凿证据,其对伊指控未获国际社会广泛支持。然而,美军方仍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准备与部署。
2003年,美在联合国大会上展示一小瓶不明白色粉末,称掌握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。尽管此后该粉末备受争议,被戏称为洗衣粉,但仍成为美发兵伊拉克的契机。
2003年3月20日,美国带领多国联军对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。尽管世人知晓美国军力强,伊拉克也自诩世界第三。然而,包括萨达姆在内,无人预料到美国军事科技已遥遥领先。
初期,美军及多国联军采用空袭与地面进攻入侵伊拉克,凭借先进空力与精确打击,针对伊军事设施、政府机构及通信网络。经多方轰炸,联军速败伊军,占领关键城市及战略要点。
4月初,巴格达战役成为军事入侵的关键。美军与联军向伊拉克首都推进,伊拉克军虽顽强抵抗,但武器装备差距悬殊。最终,联军迅速获胜,巴格达政府机构被美控制。
联军在巴格达战役期间,也发起了乌姆盖斯尔战役,旨在控制伊拉克南部该市的港口及石油资源。攻破巴格达后不久,联军便突破防线,占领乌姆盖斯尔,给予伊拉克政权沉重打击。
联军行动与伊拉克内乱致萨达姆政权崩溃。2003年4月9日,巴格达市中心萨达姆雕像被推,标志政权垮台。此后,伊拉克陷入权力真空,局势混乱。
政权垮台后,美军与联军占领伊拉克,力求构建稳定政治与安全环境。但伊拉克受民族宗教分歧、恐怖袭击及反美抵抗困扰,局势动荡。美军与伊安全部队面临重大挑战,美政府则推动伊政治过渡及安全部队建设。
2007年,美国总统乔治·W·布什推行“伊拉克增兵”计划,增派美军至伊拉克以增强安全力量,旨在降暴并促进政经重建。然而,此举加剧了美国国内对战争的反对声浪。
经两年努力,伊拉克投入大量资源。2009年,奥巴马总统宣布撤军计划,美军逐步移交安全责任给伊拉克部队,并于2011年12月完成撤离,结束七年军事行动。
【美国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什么】
可笑的是,直至美军全员撤离伊拉克,仍未寻获所谓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”。显然,众人皆知,美国觊觎中东,实则意在掠夺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。
伊拉克石油储量居全球第二,美国此举旨在获取其对伊拉克石油的控制权。
七年后,伊拉克战争虽引发石油控制权争议,却未使美国直接掌控。伊拉克石油产业归属伊拉克人民与政府,国际法严禁占领国掠夺资源。
战后,伊拉克构建了新政治体系,并着力恢复石油产业。政府与多国石油公司签约合作,进行勘探开采。虽有外企参与,但美国并未直接控制伊拉克石油产业。
目前,伊拉克石油产业仍由政府和人民掌控,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发。伊拉克与俄罗斯、欧洲、中国等能源合作紧密,美国耗资三万亿的布局未能如愿。
